新闻中心

家庭影院音响就不能HIFI吗?

 2018年09月29日 来源:

在选购家庭影院音响时,售货员通常会问你:“您是用做AV还是HI-FI?”AV是英文单词audio(音频信号)和 video(视频信号)头一个字母的合写;HI-FI则是英文“高保真”的缩写。实际上,售货员的意思是想知道您置办音响系统是为了家庭影院音响还是纯粹为了听音乐,同时也是暗示您,AV(家庭影院)和HI-FI(只听音乐)对音响的要求是不同的。


HIFI立体声发烧友总是歧视多声道家庭影院音响系统在音乐播放时的表现。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举个实例进行分析。


一套5万元的立体声Hi-Fi系统PK一套5万元的5.1声道家庭影院音频系统。


立体声系统比较简单:2只音箱,1台CD机,1台功放,总共4台设备外加一些线材。而家庭影院音频系统的设备就比较多了,6只音箱,1台AV功放,1台蓝光播放机,总共8台设备外加一些线材。


算术题大家应该都会做:

立体声系统的设备平均价格=50000/4=12500元(不计线材)

家庭影院音响设备的平均价格=50000/8=6250元(不计线材)


如果刨去品牌等因素的影响,就单纯从价格上来说,影院设备的质量应该不如立体声设备的。


立体声产品电子线路相对简单,元器件少,在售价高的基础上,立体声厂家可以使用很好的音频元器件。而普通的影院产品大部分是规模化量产型产品,电子线路复杂,元器件繁多(视频处理+多声道音频),还要负担昂贵无比的Dolby/DTS/THX/SONY蓝光专利费用(功放和蓝光机都要付费),你想想,AV厂商能使用高质量的音频元器件吗?如果每一个电阻和电容都差人一等,分频器和喇叭单元再差几档,那么累积起来,那差得就比较远了。


另外,播放音乐的时候,一般大家都会拿CD去做比较。CD是两声道录制的,自然是两声道还原播放的时候最为准确。如果是用AV功放的Pro Logic II或者Pro Logic IIx上变换为5.1或者7.1声道来聆听,还原的准确度肯定是差一点的啊。所以,这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立体声发烧友不喜欢用多声道模式来聆听立体声音乐。


但是,即使AV功放设置在2.0直通(关闭超低音),或者2.1模式(开启超低音),功放音频组件和喇叭单元质量上的差异会仍然会导致多声道系统在播放两声道音乐时音色不如同价位的两声道系统。


但是大家回过头来想想,这种PK是基于公平与公正的竞技平台吗?如果真是要PK音质,我觉得,5.1/7.1系统的总价值至少应该在15万元以上(大家都使用同厂同系列的产品,电子产品的音频组件质量基本一致),并且,播放的节目应该是同一节目的立体声版本和多声道版本。这样的PK才算是比较公平的。


多声道系统能HIFI吗


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那么什么样的音响器材的重放声音才是Hi-Fi呢?迄今为止仍难以作出确切的结论。音响界的专业人士借助于各类仪器,通过各种手段,检测出各种指标来决定器材Hi-Fi的程度,而音响发烧友则往往通过自己的耳朵去判断器材是否达到心目中的Hi-Fi。判别重放声音高保真程度的高低,不仅需要有性能优良的器材和软件,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听音环境。因此,如何正确衡量音响器材的Hi-Fi程度,还存在着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的差别。那么高保真的含义是什么呢?究竟怎么样才算是高保真呢?从音乐还原播放的角度来分析,分为大致以下两种情况:


1) 在家中聆听音乐的感觉与在音乐会现场聆听基本一致


2) 在家中聆听音乐的感觉与录制这张CD的录音师听到的效果基本一致


那第1种情况可能吗?很遗憾,完全不可能,接近都很难。为什么呢?


音乐会现场表演(比如交响乐队在音乐厅演奏),有如下特点(摘自Floyd Toole博士的书):


1) 声源是多方向性的(小提琴在拉奏某些频率的声音时,声波辐射居然是垂直向上的,这个很多人都不知道吧?),声波向各个方向辐射,大多数的声源都远离听众。小提琴拉奏不同的旋律时,声波的辐射角度很不一致,形成上下左右前后的立体3D声场。你家的音箱,就算1亿元一对,播放小提琴演奏的时候能产生垂直向上的高频吗?就算某些音箱在顶部安装有高频“蘑菇头”,你的音箱可以按指定角度辐射不同频率的声波吗?


2) 房间反射所产生音色、空间感和包围感的感知是听众感受音乐的主要方式(意思是反射声占主导地位)


其他3个特点此处省略,有兴趣的烧友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博士提到很关键的一点是,在音乐厅的乐队后方,一般有一块很大的反射板,这块很大的反射板将乐队所发出的声音混合在一起,然后推送给演奏者和前几排的观众。这种反射所形成的3D声场是极其复杂的,家庭中所使用的两只强指向性音箱完全无法还原出现场的声场效果。使用多只音箱并配合多声道录音声轨,也无法还原出那复杂的3D声场,但是,中置声道和环绕声道的加入,提升了观众音色、空间感和包围感的感知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声道系统是优于立体声系统的。


传统立体声听音是不是都讲究“幻像结像”效果呢?就是说,人坐在两只喇叭的正中间,能听到歌手的声像定位刚好出现在你的正前方。但是,如果有一只专用的中置音箱,中间声像的定位结实不漂移,谁还在乎那一动就消失的幻像效果呢?大家不忘了,几十年前,科学家就是想用三只音箱来还音播放的啊!另外,环绕声道能播放环境声效,大幅度提升了包围感与临场感。还有,5.1录音中还配置有LFE低频效果声道,低频下潜力和峰值储量也超越立体声录音啊!


为什么大部分家庭影院放音乐音乐不好听?

答:几个可能的因素——声学环境,设备摆位,座位的位置,器材质量,调试,录音节目质量。所有这些可能影响音质的环节都会在以后的章节中一一为大家进行剖析,然后众烧友们可以明确地知道自己系统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


好,我们再来看看第2点。很遗憾,无论是多声道系统还是立体声系统,你都无法确定,你所听到的CD效果,是否和当时录音的时候一致。某科学家测试了全世界250间立体声录音室,在录音师的座位位置测试了监听扬声器的远场频率响应曲线。差异多大啊,特别是在低频区域(器材调试和房间低频驻波都会引起类似问题)。这些录音室都使用了相似或者类似的专业录音器材。


想象一下,如果录音师在录音的时候听不到某个频段的低频(如最下的那一条曲线),为了达到足够的聆听响度,他势必在录音的时候就录制更多的低频。那么在你家还原播放这张CD的时候,你觉得低频很“肥厚”,那未必你家器材或者调试的问题吧??


THX在前几年设定THX Music模式的时候,尝试与音乐录音界合作,寻求标准化,后来发现这个行业完全没有标准,于是就放弃了这个计划。


一个小小的实验就能发现音乐录音工业严重缺乏标准,比如你播放不同的CD,为了达到满意的聆听响度,功放的音量位置是不是是经常需要调整啊?但是,你连续播放几张Dolby Digital音轨的电影节目,你会发现,主音量一般都在同一位置。这个实验说明,CD的录音参考电平每家公司都不一样,完全没有标准啊!放多响的声音,完全是听众自己决定的。


你什么时候看到,立体声发烧友用Radio Shack声压表来校准立体声系统的还音电平?即使有测试仪器,你究竟要将音量调整至多少分贝才算标准呢?而刚入行的AV初烧友都知道,AV功放里的粉红噪音是用来校准75dBc电影还音电平的。


在国外,很多立体声Hi-Fi设备的生产商在演示器材的时候都倾向于使用知名大公司出品的CD,如Telarc, EMI等。小公司出品的CD,谁知道究竟好不好呢?


但是,电影工业是有标准的!只要资金足够雄厚,搭建视听室的时候严格遵守各项专业技术指标,你就可以听到与斯皮尔伯格所听到的一样的效果。